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2014东南网网络行公益活动> 走进福州 > 正文

记者三上鼓岭寻访历史文物建筑的故事

2014-05-31 09:54:07 刘家铭 吕路阳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赖炜娜 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鼓岭,是个有故事的宝地。近日,在习近平副主席访美讲述鼓岭故事之后,位于福州东郊的避暑胜地鼓岭一时间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鼓岭话题始于美国人密尔顿•加德纳当年在此地生活的一段旧事,但记者此前两上鼓岭探访古迹,均因种种原因未能前去加德纳故居。昨日,我们一行第三次驱车前往鼓岭,寻访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加德纳故居,挖掘尚未了解的故事。

又是一个阴沉沉的天,山上雾很浓,天气阴冷。车行到半山腰时,能见度已经低到只能看到前方约10米的路。记者首先来到位于华盈山庄内的“五号楼”,为记者带路的宜夏村治保主任郭祥连说,这里便是加德纳故居旧址了。遗憾的是,故居早已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一栋三层钢筋水泥房。记者只能看到楼下裸露着的一小段故居墙基,依旧是熟悉的青石垒成,生满绿苔。岁月远逝,当年的旧迹早已了无痕迹,唯有四周环绕着数十棵粗壮的柳杉树在默默诉说着那段历史。郭祥连告诉记者,加德纳故居建于1900年左右,为石木结构,共有8间房,并设有大厅,面积约300平方米,加德纳当年就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解放后,相继作为鼓岭农场、鼓岭公社以及鼓岭乡政府办公场所,1993年被拆掉改建成眼前的这栋“五号楼”。

带着些许惆怅的心情离开华盈山庄,郭祥连说鼓岭还有口百年古井,保存完好。于是,从三保埕古街街口往里大约走了300米,来到一个叫“企头顶”的地方,在一座老屋前不起眼的角落里,记者找到了这口古井。古井三面都被破败的古墙围着,井口外围厚约80厘米,水面离井口约2米,井口还冒着热气。郭祥连告诉记者,井水冬暖夏凉,现在村民们都还在用。俯身细看,石砌的井壁上还刻着“本地外国公用”几个字,“本地”“外国”“公用”三个词并排。由于年代久远,这口井是中国人打的,还是外国人打的,村里流传着不同版本,但从这六个字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外人民在此和睦相处。郭祥连告诉记者,当年外国人离开的时候,把房子留给他爷爷住,还把地契一并给了他爷爷,可惜后来遗失了。

沿着崎岖的山路,我们又来到位于宜夏村企头顶古街边的网球场。郭祥连说,当年这里共有七个球场,阶梯式分布,分三四层,每层有一两个场地。并建有一间储存室,存放打球用品,当时由一个叫郭茂快的人负责管理,所有开支都由外国领事馆负责。打球时间在下午四时至六时,来避暑的中国人、外国人都可以打。眼前的这个网球场旧址,现在已是一大片长满了齐腰高野草的荒地,一侧的残墙爬满了枯藤和青苔。若没有村民介绍,谁能想到这里曾是热闹的网球场呢?

鼓岭上还有没有保存比较好的古迹或是鲜为人知的人文故事呢?记者想起上次的采访中,一个酷爱收藏鼓岭老照片和故事的鼓岭人郭祥明跟我们提到过,鼓岭上还有个为了纪念郁达夫而建的亭子“鹤归亭”。郭祥连带着记者从宜夏村一个小路口往左走,沿着一条泥泞不堪的小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五六百米,便来到鹤归亭。亭中立有一石碑,正面有一头像,下写“郭健飞”,背面记述着郭健飞与郁达夫交往的故事。亭前立有石头铸成的郁达夫头像,下写“郁达夫(1896-1945)”,石像下的碑文上写着“千秋万岁,魂若有灵,我总必再择一个清明的节日,化鹤重来一次,来祝福这些鼓岭山里的居民”。郭祥明告诉记者,他的父亲郭健飞是个理发师,因郁达夫经常找父亲理发而成为好友。1936年清明节,郁达夫来鼓岭游玩,村民们热情地请他吃清明酒。临别时,郁达夫发愿,说了那段话。为了纪念这段友好故事,村民郭祥明在村委会的协助下建立了此亭。

1935年,鼓岭别墅建设达到鼎盛时期,共有别墅360余座,网球场10个,大小游泳池3个,另外还有电报局、邮政局、警察局、教堂以及教会附属学校。然而,曾经繁华一时的鼓岭避暑胜地,除了先前介绍过的宜夏别墅、古堡式别墅、万国公益社等几处保留较完整外,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散落于山野村落间,任凭雨打风吹而逐渐湮没。

福州,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鼓岭也从那时开始了与西方的交流活动。那是一段被侵略的历史,却也曾留下了中外人民和睦相处的故事,留下了福州对外交流的印迹。随着岁月的流逝,留存下来的古迹越来越少,知道那些故事的老人也越来越少。现在鼓岭旅游开发已经走上正轨,当务之急应加大力度尽快修复鼓岭古建筑原貌,尽力挖掘历史建筑背后隐含着的丰富文化内涵,让更多的游人清楚地认识福州历史上这段鲜为人知的中西文化交往史,让鼓岭成为有福之州的新名片。

(福州日报记者 刘家铭 吕路阳 实习生 宗蕊/文 叶义斌/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